明确 GB/T 18655-2025 传导限值该标准等效采用 CISPR 25:2021,对 DC-DC 模块传导骚扰的限值为:150kHz-5MHz 频段准峰值 46dBμV、平均值 40dBμV;5MHz-30MHz 频段准峰值 40dBμV、平均值 34dBμVgb-gbt.com。测试需使用人工电源网络(AMN)配合频谱分析仪(如罗德与施瓦茨 ESRP),并在屏蔽室内进行,确保背景噪声低于限值 6dB 以上。
测试条件优化
电源隔离:使用 12V 蓄电池替代台式电源,避免测试设备内部 Y 电容引入共模噪声。
负载配置:采用电阻负载组(精度 ±1%)替代电子负载,消除负载内部滤波电路对测试结果的影响。
接地控制:将 AMN 外壳与参考接地平面(0.5mm 厚铜板)通过多根短导线(长度<5cm)连接,接地阻抗控制在 2.5mΩ 以内。
交流滤波:在 AMN 前端串联三级 LC 滤波器(如 L=10mH,C=0.1μF),抑制外部电网干扰。
参数选型依据
电感量计算:根据目标频段(150kHz-30MHz),差模电感需在 1MHz 时阻抗≥1kΩ。选用铁硅铝磁芯(μ=60),电感量 100μH(如 TDK VLS5045EX-101M-H),其在 1MHz 时感抗约 628Ω,配合 0.1μF X 电容形成 LC 网络,截止频率约 16kHz,可有效抑制低频差模噪声。
直流电阻:DCR≤100mΩ(如 VLS5045EX 系列典型值 46mΩ),确保满载时压降<0.5V。
饱和电流:额定电流≥3 倍大负载电流(如模块输出 5A 时,选 15A 额定电流电感),避免磁芯饱和。
高频特性优化
参数匹配方法
电感量确定:根据共模噪声转折频率公式\(f_{cm} = \frac{1}{2\pi \sqrt{L_{cm} \cdot C_y}}\),若 Y 电容总容值为 4.7nF,需共模电感量约 13mH 以确保转折频率<150kHz。选用纳米晶磁芯(如 Micrometals NANOMET),其在 1MHz 时损耗比铁氧体低 30%。
漏感利用:共模电感漏感(约为 Lcm 的 0.5%)可作为差模电感使用,与 X 电容形成 CLC 网络,提升 5-30MHz 频段抑制能力。
寄生电容控制:采用分槽绕制工艺,将寄生电容从 30pF 降至 15pF 以下,自谐振频率提升至 20MHz 以上。
安装布局要求
功率电路优化
PCB 布线策略
滤波电容的接地引脚通过 4 个 φ1mm 过孔直接连接内层地平面,接地阻抗<0.5Ω。
采用星型接地拓扑,将功率地、信号地和外壳地在单点汇合,避免地环路干扰。
输入 / 输出高压线采用 3mm 宽铜箔,长度缩短至 3cm 以内,阻抗控制在 50mΩ 以下。
PWM 驱动信号线采用差分走线(间距 1mm),外层包裹接地屏蔽层,降低对外辐射。
高低压隔离:将功率电路与控制电路用 5mm 宽接地隔离带分隔,隔离带两侧敷铜密度≥80%。
关键路径处理:
接地设计:
EMI 仿真分析使用 PLECS 或 SIwave 软件对滤波电路进行频域仿真:
实际测试验证
量产优化措施
某车载 DC-DC 模块(输入 48V / 输出 12V/5A)整改前在 1MHz 处传导骚扰准峰值为 52dBμV(超标 6dB),通过以下措施达标:
滤波电路:差模电感从 47μH 增至 100μH(VLS5045EX-101M-H),共模电感从 8mH 增至 13mH(磁芯气隙 0.1mm),Y 电容总容值从 2.2nF 增至 4.7nF。
布局优化:将滤波电容移至模块输入端口,接地过孔数量从 2 个增至 4 个。
测试改进:使用蓄电池供电并移除测试设备接地环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