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
(一)标准关键指标适配(工业环境辐射骚扰限值)
辐射骚扰要求
频率范围:30MHz~1GHz(末端执行器控制线缆主要辐射频段,含 PWM 信号谐波、电机干扰)
限值等级:Class 3 级(磁场:30MHz~100MHz≤34dBμA/m,100MHz~1GHz≤30dBμA/m;电场:30MHz~1GHz≤40dBμV/m)
测试方式:开阔场法 / 电波暗室法(IEC 61000-4-3),测试距离 3m,模拟机器人工作场景(多设备协同、金属反射环境)
性能判据:A 级(无功能异常)—— 末端执行器抓取精度偏差≤±0.1mm,动作响应延迟≤10ms,无误触发
典型失效机理
控制线缆辐射骚扰超标的核心路径与诱因:
干扰源:末端执行器驱动电机(1kHz~10kHz 换向火花)、控制信号(20kHz~200kHz PWM 波谐波)、机器人本体运动摩擦静电(瞬时高压放电)
辐射耦合路径:
① 线缆屏蔽层接地不良(接地端子接触电阻>100mΩ),导致干扰无法有效泄放,屏蔽层成为 “辐射天线”
② 动力线(电机供电)与信号线(位置传感器、控制指令)混缆敷设,差模干扰通过容性耦合转化为辐射
③ 接地端子布局分散,接地路径过长(>200mm),寄生电感>1μH@100MHz,高频干扰泄放受阻
失效表现:预测试中 30MHz~500MHz 频段辐射值超限 8~15dB,出现末端执行器抓取偏移(>0.5mm)、传感器信号丢包(率>5%)
(一)接地端子核心参数与布局原则(针对末端执行器多线缆场景:动力缆 + 信号缆 + 反馈缆)
接地方式选型(分频段适配)
线缆类型 | 传输信号频率 | 接地方式 | 接地端子数量 | 核心作用 |
动力缆(电机) | 50Hz~10kHz | 双端接地 | 2 个 / 缆(两端各 1) | 抑制低频差模辐射,降低地电位差 |
信号缆(PWM) | 20kHz~200kHz | 混合接地(近端单点 + 远端电容接地) | 1 个主端子 + 1 个辅助电容端子 | 兼顾高低频干扰泄放,避免地环路 |
反馈缆(编码器) | 1MHz~10MHz | 多点接地(每 1m1 个端子) | 3~5 个 / 缆(按线缆长度) | 降低高频寄生电感,强化辐射抑制 |
接地端子结构设计(低阻抗导向)
端子材质:采用镀银黄铜(接触电阻≤10mΩ),避免氧化导致阻抗升高;端子镀层厚度≥5μm,满足 1000 次插拔寿命
连接方式:压接式 + 螺丝锁固双重固定(压接面积≥10mm²,螺丝规格 M4×8mm,扭矩 2.5N・m),确保屏蔽层与端子紧密接触
寄生参数控制:端子引线长度≤30mm(线径≥1.5mm² 多股铜线),寄生电感≤20nH@100MHz(通过阻抗分析仪验证)
布局位置优化(贴近干扰源 + 缩短路径)
图片
代码
末端执行器本体
动力缆屏蔽层端子1(距电机接线盒≤50mm)
信号缆屏蔽层主端子(距控制器接口≤30mm)
辅助电容端子(并联1nF/2kV X7R电容接地)
反馈缆端子1(距编码器≤20mm)
反馈缆端子2(线缆中点位置)
反馈缆端子3(距机器人控制柜≤40mm)
机器人接地母排(阻抗≤1Ω@100MHz)
末端执行器本体
动力缆屏蔽层端子1(距电机接线盒≤50mm)
信号缆屏蔽层主端子(距控制器接口≤30mm)
辅助电容端子(并联1nF/2kV X7R电容接地)
反馈缆端子1(距编码器≤20mm)
反馈缆端子2(线缆中点位置)
反馈缆端子3(距机器人控制柜≤40mm)
机器人接地母排(阻抗≤1Ω@100MHz)
豆包
(二)接地阻抗计算与验证
阻抗计算公式(高频段,考虑寄生参数):
plaintext取消自动换行复制
Zg = Rc + jω(Lt + Lw) (Rc=接触电阻,Lt=端子寄生电感,Lw=引线电感)
优化前:单端接地(端子引线 100mm),100MHz 时 Zg≈5Ω(辐射抑制不足)
优化后:多点接地(3 个端子,引线 30mm),100MHz 时 Zg≈0.8Ω(满足辐射抑制需求)
(一)屏蔽线缆选型升级(强化辐射阻隔)
屏蔽结构优化
动力缆:采用 “铝箔 + 镀锡铜编织” 双层屏蔽(铝箔覆盖率 ,编织覆盖率≥95%),30MHz~1GHz 屏蔽衰减≥60dB
信号缆 / 反馈缆:采用 “铜带绕包 + 银 - plated 铜编织” 双层屏蔽(绕包重叠率≥50%,编织目数 120 目 /inch),高频屏蔽衰减≥70dB
线缆分离敷设(减少交叉耦合)
动力缆与信号缆 / 反馈缆间距≥300mm,避免平行走线(平行长度≤500mm);交叉时采用 90° 垂直交叉,降低容性耦合
线缆桥架内设置金属隔板(厚度≥1mm 冷轧钢板),将动力缆与控制缆分隔在不同腔室,阻断辐射串扰
(二)接头与路由防护(避免屏蔽断裂)
接头屏蔽连续性保障
采用屏蔽式航空插头(如 M12 D-coded),插头外壳与线缆屏蔽层通过金属环压接(压接压力 500N),确保屏蔽层无断点
接头处缠绕导电布(厚度 0.1mm,表面电阻≤1Ω/sq),覆盖长度≥20mm,消除接头处辐射泄漏
路由优化(规避干扰密集区)
线缆路由远离机器人伺服电机、变频器等干扰源(距离≥500mm),避开金属结构反射面(如机器人手臂关节)
弯曲段采用柔性屏蔽线缆(弯曲半径≥10 倍线缆外径),避免弯曲导致屏蔽层断裂,每 500mm 设置线缆固定卡,减少振动引发的屏蔽接触不良
| 成立日期 | 2020年04月29日 | ||
| 法定代表人 | 赵文汉 | ||
| 注册资本 | 100 | ||
| 主营产品 | EMC摸底测试 、EMC技术整改、EMC整改器件、EMC设计仿真 | ||
| 经营范围 | 一般经营项目是: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研发,设计,销售及技术方案设计,技术转让,技术咨询;电子产品的检测,检验,认证服务;五金产品,塑料制品,新能源产品,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;计算机软硬件、系统软件、应用软件的研发和销售;软件技术咨询服务;企业管理咨询服务;国内贸易;货物及技术进出口。,许可经营项目是: | ||
| 公司简介 | 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,是一家从事EMC设计,测试,整改,培训,及EMC器件研发,生产,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电磁兼容(EMC)解决方案服务商,总部位于深圳宝安。由南柯电子投资新建的标准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,场地满足工业,医疗,通信,新能源等行业实验要求,功率可达200KW,完美匹配大功率新型电力电子测试要求,如直流充电桩,大功率PV/PCS,变频伺服,工业空调,APF, ... | ||